過去多年,人們對于高油價已經(jīng)習以為常,然而2015年以來,“原油價格又下跌了”的消息可謂不絕于耳!昂诮稹彪E落,跌落神壇。 2014年11月的OPEC會議,“石油卡特爾”為排擠美國頁巖油競爭者,棄價保市,潘多拉盒子就此打開。 國際原油供需關系失衡加劇、伊朗解禁、希臘公投、美元不斷走強、中國需求疲弱、地緣政治等多重政經(jīng)因素疊加,2015年的原油市場備受“蹂躪”。 油價上半年緩步復蘇、沖高乏力,整體維持在50至70美元區(qū)間,下半年以來接連破位,OPEC12月年終會議前,布倫特油價和WTI油價雙雙在40美元關口上下掙扎。 屋漏偏逢連夜雨,12月初舉辦的OPEC會議不僅未就減產(chǎn)達成共識,還宣布不設產(chǎn)量上限,油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卻意外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 低迷的油價無疑是產(chǎn)油國和油企的夢魘。沙特等海灣產(chǎn)油國財政上卯吃寅糧,不斷消耗外儲,贖回主權基金提振經(jīng)濟。 全球油企也紛紛“勒緊褲腰帶”,削減勘探生產(chǎn)投資、裁員“過冬”。全球前400家油服公司迄今已經(jīng)裁員約25萬人,2015年全球石油業(yè)勘探和生產(chǎn)支出較2014年削減2500億美元。 低迷的油價和大宗商品市場,會否沖擊高度依賴于此的新興市場國家,其“外溢”作用會否釀造2016年的“黑天鵝”事件,令人關注。 美國正式解除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,俄羅斯公開表示拒絕合作減產(chǎn),2015年已進入倒計時,圣誕鐘聲響起之際,國際油價卻繁華落盡、洗盡鉛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