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尼作為千島之國,跨度之大出乎意料之外,巴布亞,位于印尼最東邊,東面接壤巴布亞新幾內亞共和國,西連西巴布亞省,北臨太平洋,南臨阿拉弗拉海。如從巴布亞飛澳洲,只有二個小時行程。巴布亞島上被茂密的熱帶雨林覆蓋,巴布亞土人就生活在這茂密的熱帶雨林里,他們也就是傳說中的“食人族”,至今還過著較為原始的生活。
2017年的8月初,我在深圳陽光攝影公社楊惠光老師帶領下,懷著探奇的心理來到這里。一早從首都雅加達乘坐五個多小時飛機到達巴布亞首府查亞普拉,接著又轉機飛一個小時降落在瓦美娜這個小鎮(zhèn)。
巴布亞島號稱地球上最后的原生態(tài)世外桃源,這里有著綿長的沙灘和海岸線,有著茂密的熱帶雨林和各種野生動物,巴布亞意為“毛發(fā)叢生的人”,則得名于當地的土著部落巴布亞人。
這是一個神秘原始的部落,長方形的圍子有五間低矮的草房,他們有著棕色的皮膚和卷發(fā),外貌特征與非洲黑人較為相似,但個頭較矮。我們在來自印尼、馬來西亞攝影家及當地地陪的帶領下,從鎮(zhèn)里坐車20多公里,然后再步行半個多小時才到達。他們世代生活生活在此,至今仍保持著刀耕火種的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生活。我們有幸全程觀賞和記錄了部落的殺豬悶烤過程。
巴布亞女人上身赤裸,下身用草裙圍體,男人則有著非常奇特的打扮,他們全身赤裸,只在重要部位套上一個用長長的瓠瓜管制成的套子,節(jié)日時候,他們會用公豬獠牙穿過鼻孔,戴上天堂鳥羽毛扎的頭飾,載歌載舞。
剛從外歸的老人
呑云吐霧的老漢
從地里刨紅薯歸來的女人。下面豬舍的小黑豬在“呦呦”直叫。
部落里的孩童,一樣的天真活潑。
坐在茅屋家門的女人。
還在吃奶的孩童。
巴布亞人住的是二米半深、三至四米高的茅屋,沒有窗子,入口是一個半圓形或長方形的洞孔,進屋時要蹲著身子才能鉆進去。屋子地下鋪著茅草,中間是一個爐灶,不是用來燒飯,而是用于夜間取暖和驅趕蚊子。在巴布亞族內,他們是一家一戶地獨立生活的,然而晚上睡覺時,女人孩子與男子則分開睡在不同的茅屋里。
健碩的男子
部落分工明確,男的干重活粗活,如劈柴、殺豬;女的負責做飯、喂豬等
這些畫面全是抓拍,比之與其他團隊純擺拍的沙龍味,我覺得這些更真實感人。
赤裸的后身,腰間系一小繩,恰到好處地吊一長形葉子遮擋了恥處。巴布亞人的審美觀令人印象深刻。
用蘸上藥液的弓箭射殺小豬,一箭致命。
開膛。男孩在一旁幫忙。
火烤去毛
將燒熱的石頭放進坑里。
在外面的地下挖一個坑,下面擺著燒紅的石頭,上面先放上洗干淨的各種植物與樹葉,然后把紅薯、豬肉分別分層放在里面,再反復用多層的植物蓋起來,在熱石頭作用下,蒸汽騰騰,冒出陣陣的自然植物香味。這個燜烤過程大約需二個小時。
弱光下的老人,轉成黑白效果較好。
由于還需趕往下午巴列姆山谷節(jié),沒等豬肉燜好,我們就要離開。巴布亞人很好客,他們就在空地上來回奔跑著,一面哼著單調的歌曲,一面大聲嚷嚷,歡送我們。
世界之大,要去感知的地方太多,人窮其一生也無法一一體現。通過遠行,去尋找與發(fā)現令自己動容動情場面。通過攝影,可觀賞、可發(fā)現、可留住、可傳播、可感染、可影響。攝影,可定格時間、空間的瞬間,并使之畫面永恒。巴布亞,這個至今還不是很多人涉足的地方,神秘的原始部落生活狀態(tài)見諸于世也不多。相對于這幾年興起的“南極熱”,中國人去南極每年已增至四千多人,而巴布亞,每年前來參加一年一度的巴列姆山谷節(jié)大約僅是幾百人。我慶幸自己參加了陽光攝影公社精選成熟的攝影線路。